大学生马晓岸坚守7年用行动传递爱心
大学生“慈善家”募集善款20余万
马晓岸在募捐现场。
支教 帮困 坚守7年用行动传递爱心
3月31日上午,恩施州中心医院内,14名来自武汉的大学生,正围在该院的一间病房内,亲切地和一名患白血病的小姑娘聊天。
他们还带来了23000元的现金,这些钱是一个月内,武汉10所高校的大学生为小姑娘捐赠的。
10所高校联动
为利川儿童捐款
3月10日这天,中南民族大学校园里,一场慈善捐款正在进行。
活动组织方是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及该校“爱心超市”,募捐的目的,是给恩施利川的一位小姑娘治病。
小姑娘叫秦雨,利川沙溪乡花嵌村人,今年7岁。不久前,她被诊断出患上白血病。秦雨的父母都是农民,家徒四壁。为了给女儿治病,家里花尽了所有的积蓄,仍然需要一大笔资金。
这个消息被利川当地的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中南民族大学的一位研究生的注意。小伙子叫马晓岸,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从2006年开始,他就在武汉高校中,不断为贫困人群募捐,累计物资达到20多万元。
“我看到消息后,非常难受,决定动员武汉包括其他省份10所高校,为秦雨捐款。”马晓岸说。
3月初,马晓岸先后走访了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三峡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贵州大学等10所大学的青年志愿者组织,请他们配合组织募捐。
他的提议得到了这10所大学相关负责人的支持。从3月7日开始,华中科技大学率先行动,接着民大、三峡大学、贵州大学相继跟上,到目前为止,已经筹集到善款23000元。
3月30日晚上,马晓岸带着23000元钱,和10所高校的学生代表一起坐车赶到恩施移交善款。
受捐者父亲转捐1万元
给一个比他更困难的家庭
“听说我们要去,小雨头天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昨天,刚刚回到武汉的马晓岸对记者说,31日上午到了医院后,小雨的一家人都在病房门口迎接。
除了捐钱,马晓岸还为小雨专门制作了一个纪念册,里面贴上了写了自己的团队和其他高校的活动照片,并写上志愿者们给小雨的祝福。看到这些好心的大学生,小雨的精神状况很好,不停的拉着哥哥姐姐合影。
小雨的主治医生刘景珍介绍,孩子恢复情况非常好,预计一个半月就可以出院,还有两年半的后续治疗,只要按医嘱服药和定期回医院上药和复诊即可。
正在马晓岸和同学们高兴之时,小雨的爸爸秦志刚却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问马晓岸:“我还认识一个比我们更困难的病友。我能把善款中的1万元转捐给他吗?”
秦志刚所说的病友也来自恩施利川,名叫张俊宝,今年13岁。去年12月15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张俊宝的爷爷偏瘫,无劳动能力,奶奶患肺癌,本来就贫困的家早已不堪重负,张俊宝的妈妈在医院照顾俊宝时又查出肝癌晚期,其父亲张享顺在看到诊断结果后一夜白头。
“当然可以!”马晓岸和志愿者们众口同声地答道。得到允许后,秦志刚当场捐给张享顺1万元。并通过马晓岸感谢社会:“从今以后,我们决定不再接受任何捐款,请将钱捐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我真的非常感动。”马晓岸说,一个本来就很缺钱的农民能有这样的觉悟,真的给自己和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每到暑假都要去支教
7年组织募捐20余万元
尽管已经两天没有睡觉了,马晓岸仍然坚持和记者聊起了他的“慈善经”。
“我是宜昌人,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我以后要与人为善,多做好事。”2006年高考后,他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时间多了,做慈善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大一的暑假,马晓岸和学校的志愿者团队一起到红安支教,认识了一个小姑娘。“她读初二,家里只有一个爸爸带着。第一次去的时候,小姑娘正在田里插秧。她告诉我们她以后想当明星。”马晓岸说,小姑娘辛苦的背影一下子打动了他。
回来后,他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组织一个志愿者队伍,帮帮那些生活贫困、对未来充满梦想的孩子呢?在学校的支持下,他成立了一个校园公益组织“湖北校风柳岸志愿者服务队”。每到暑假,他都会带着志愿者们一起,到最艰苦的地方,为当地的孩子们支教,然后回校做巡回募捐。
2009年暑假,他带着25个志愿者一起来到汉源县,为当地的一个农村小学支教了一个月。2011年,他又带着25个志愿者赶赴玉树支教,但最后因各种原因,最后只剩下8个志愿者。他们在玉树结古镇孤儿学校呆了一个月。
回到学校后,他们组织募捐了6000多块钱现金,寄给该学校。
马晓岸说,每一次活动后,他都会详细记录募捐来的物资和钱财,发在自己的QQ空间里,供大家监督。据不完全统计,7年来团队一共募捐了20多万元的财物。
除了募捐,马晓岸也将自己平时的奖学金、兼职所得全部捐出来,7年共捐出2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