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话题:临时救助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威海各市区均有临时救助制度
去年,文登市某小区发生液化气爆炸,一市民家中物品烧得只剩灰烬,男主人受伤。事情发生后,文登市民政局在调查审核后,向这户居民发放了2000元临时救助金。
“因火灾等突发事件造成家庭困难的城乡群众,多达不到低保要求,也不符合其他救助条件,就应该予以临时救助。”文登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社会救助、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临时救助应该作为一种制度被建立起来。她认为,对遭遇突发、重大灾难的城乡群众进行临时救助,既可以救急,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应对困难的信念。
在威海市其他地方,这样的临时救助都时有发生。这些临时救助与低保等制度相互补充,成为更多困难群众生活的有力保障。
“威海市历来重视对城乡生活困难居民实行临时性救助。”威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04年,威海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中,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临时救济制度”,将因除自然灾害外,其它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生活暂时性困难的家庭列入临时救济范围,临时救济资金从各市区、开发区的“慈善一日捐”捐款及经常性社会捐赠款物中解决。
2009年,威海市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困难居民救助的意见》,将因遭受意外事故致使成员死亡、伤残,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市级(负责环翠区、高区、经区、工业新区范围内的救助)每年按30万元,荣成、文登、乳山三市按每年10万元的额度,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临时救助准备金。
两会热议
临时救助制度尚需完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
“我市的城乡低保、大病救助等已经成形的救助制度,让困难群众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今年,我市将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这样以来,更多因为突发情况致贫的困难群众,就被纳入到了民生保障网。”人大代表、环翠区竹岛街道办事处北竹岛社区党委书记李亮表示,她十分赞同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
“我们社区就有这样的居民。”李亮说,为了帮助这样的家庭渡过难关,他们多年前就建立了爱心基金,一旦哪个家庭突遇不幸,社区会拿出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的救急爱心款,帮助这些居民渡过难关。“多年来,对于这样的居民,政府也有临时救助,但缺乏一个系统的救助体系和标准。”她认为,临时救助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以便为更多需要临时救助的困难群众救急。
政协委员、威海环翠楼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晖富也认为,现实中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他表示,他们下一步准备从企业利润或销售额中拿出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对职工的临时救助。
“今后,我们不仅会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临时救助制度,还将积极奉献爱心,参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的临时救助活动。”高晖富建议,威海市临时救助资金可以通过政府拨款、企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
部门回应
临时救助将实行梯级救助办法
作为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我国很多地市都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自去年开始,威海市相关部门也对现有的临时救助工作进行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因为救助程序等问题,我市现有的临时救助制度还存在未能覆盖所有应助人群、救急功能有待完善等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后将进一步探索,完善临时救助制度。
1月10日,从威海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威海市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初步方案已经出台,其中对救助原则、救助范围、救助方式、救助标准等都进行了详细说明。“方案明确,将有助于临时救助工作的开展。”威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证临时救助的公平性、合理性,威海市将实施梯级救助,根据救助标准综合考量城乡困难群众的受损情况,对遭受突然变故的城乡困难群众给予不同等级的救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