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书画研究会会长张振国教授
张振国(1940-) 字翁图,河北晋州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书法研究所所长,日本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会长,泰国留中书法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全集》编委,中国名人书画大展评委,多年担任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研究生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1981年9月在瑞士把巴塞尔举办个人书展,2003年12月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翁图书写箴言展》,多次参加国内外联展。常年从事书法教育工作,曾在北大开设《书法与文化》课程,并在首都其它高校和科学院等单位以及瑞士、德国、日本、泰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举办书展和传授书法。曾任泰国公主诗琳通的书法老师。入编《中国历代书法家辞典》等典籍。2012年10月,在西班牙拉斯帕尔马斯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书法展及学术讲座。

“逼”出兴趣

[稿件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记者 杨飒 李响

       没有华丽浮夸的语言,他是朴实坦诚的教授;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他是平易近人的长者;没有浮躁忙乱的生活,他是“收藏月亮”的老人。他就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振国先生。近日,记者寻访张振国先生燕北园居所,对他进行了采访。


       “逼”出来的书法兴趣

       张振国字翁图,被大家尊称为翁图先生。张振国出生在河北晋州的一个烈士家庭,父亲和舅舅都在抗日战场上牺牲了,从小便随着母亲在外祖父家生活。不识字的外祖父知识非常渴望,能背诵很多诗词歌赋。一次赶集的路上,祖孙二人偶遇一个算命先生,他预言张振国长大之后一定会特别有福气。外祖父为此非常高兴,便决定以后省吃俭用供外孙读书。如此,张振国走上了一条读书治学的道路。

       当被问及如何与书法结缘的时候,张振国笑着说:“有的人说自己自幼酷爱书法,我并不这样认为。”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的书法就是老师和家长逼出来的。”张振国小学时的老师不仅自己写得一手好字,对学生要求也十分严格,学生稍有马虎还要遭受打手板的惩罚。家长亦是对其充满期待,“后来觉得不能老挨打,所以就好好写。老师也觉得这个学生有前途就着力培养”。十三岁的他开始为全村的家庭写春联,“看到家家户户都挂着自己写的春联,心里特别有成就感,觉得书法有用,能为老百姓办事。”张振国打趣道,“不光这样,还能给家里挣工分呢。”从此他便渐渐喜欢上了书法,到了中年竟嗜书法如命。张振国把练书法比作“练气功”,他的朋友曾说做一晚上气功之后,第二天精神依然很好,他认为练字也有如此“功效”,即使通宵写字,翌日上课也一点不累。此后,每天练字成了张振国的习惯,对书法的热爱之情愈益深厚。

阴差阳错学德语

【稿件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记者 杨飒 李响

       张振国教授除了外出留学访问的几段时间以外,其余的时候都在北大度过,对北大感情很深。谈起年轻时在北大求学苦读的故事时,张振国滔滔不绝、兴致盎然。本想学习中文的他阴差阳错进入了西语系学习德语。然而,河北口音浓重加上对德语兴趣索然,使得他的德语学习困难重重,成绩也不甚乐观,甚至“有留级的风险”。并且他心猿意马,出于对文学的热爱,经常跑到中文系蹭课。张振国在北大受到过很多老师的鼓励,当时德语系的老师冯至便是其中之一。冯至激励他“既然在德语系学习就要专心,即使没有兴趣也可以培养兴趣。”为了不辜负老师和家乡父老的期望,也为了能给自己一个光明的未来,他开始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德语能力。“首先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树立信心”,他坚定地说到。其次,张振国利用当时学习毛主席着作的机会,运用毛主席的战略战术来攻克德语听说读写的难题。“在战略上是被动的,在战术上要主动。”他先从自己擅长的德语读、写做起,把这两样做到精致,在班上取得优秀的成绩,自己也有了自信。然后再去解决自己不太擅长的德语听、说问题。长

期下来不仅自身的德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还在老师的要求下把自己灵活运用毛主席着作取得优良成绩的经验向全校作报告,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为了学好德语,每周两次的舞会和精彩的电影都被他放弃了;即使放假也不回家,坚持留在学校学习。但张振国并不觉得委屈或是后悔,“看见他们跳舞,想到自己很有意志地在学习,就觉得很骄傲。”毕业之后,张振国作为品学兼优的学生留校,担任西语系党支部书记,亚非研究所的副所长,并从事教学工作,在北大开设的“中国书法与文化”课很受学生们欢迎。“北大历史底蕴深厚,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大学像北大一样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收藏月亮

【稿件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记者 杨飒 李响

       “清风明月无人管,收于两袖做珍藏”

       一次一个老友向张振国抱怨收藏文物的风险和苦恼,张振国向朋友卖关子道:“我也收藏一样东西,比你任何一件东西都古老,不怕丢,不花钱,并且所有人都可以收藏,我收藏也不影响别人收藏。”

       “清风明月无人管,收于两袖做珍藏。”张振国最宝贵的藏品便是夜空中的朗朗明月。张振国喜欢诗化的生活,只要有月亮的时候,不管是在校园里还是自己屋后的小院,他总是会仰头欣赏天上的月亮。“不管是满月还是残月都很美。有人说过不能容忍月亮的残缺就是不能欣赏她的美丽。月亮是属于我的,所以我就把她收藏了。”为此,他的学生还专门刻了一枚印章送给他,“藏月老人”,张振国甚为喜爱。平时上下课的途中,张振国总是会去未名湖、鸣鹤园“逗留”一会儿。散步、打太极抑或仅仅是闭目养神。“北大的风景这么美,却被很多人忽视了。大自然把这风花雪月无私地奉献给了所有人,我们就要学会享受。享受生活、享受文艺、享受艺术、享受自然,保持身心健康,心情愉快。”张振国曾在课堂上寄语他的学生们:“现代社会的竞争是需要的,社会没有竞争就无法进步。但竞争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吗?如果忘掉了春夏秋冬,淡漠了风花雪月,这样的竞争还有什么意义呢?”

       张振国热爱书法,享受书法。古代书法家在创作时把自己的感情经历都灌输在作品中,凝结在每个字里,后人再写的时候每个字又会充满活力。“一个个字都是有生命力的,就像在和古人聊天一样,乐此不疲。”张振国微眯着眼睛,沉浸在练字时“物我两忘”的境界里,“此种感觉无法为外人道哉”。张振国认为享受书法中的乐趣是最重要的,无关其他。住在蔚秀园时,邻居家的老太太抱怨自家门前总是有人倾倒垃圾,对此十分气愤,听说张振国会写书法,便请他为其写一条警示标语。张振国欣然接受,写“请勿在此处倒垃圾”于纸上张贴,后来发现倒垃圾的人的确少了。“自己觉得很有意义,写字也能有社会效益。”

教泰国诗琳通公主书法

【稿件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记者 杨飒 李响

    “中国文化应该走出去”

       张振国热爱中国文化,一直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退休之后便专注与此,经常奔走于世界各地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中国文化应该走出去!过去我们讲‘拿来主义’,现在也要把中国文化送出去。”他曾经在泰国任商会大学的客座教授,教授中文系学生的文学、艺术;离开泰国时专门为当地的书法爱好者成立了一个书法协会,担任该协会的名誉主席,现在还经常到泰国去办讲座、参加活动。

       泰国的诗琳通公主是张振国的学生之一,诗琳通公主在北大修学期间在他的指导下学习书法。在张振国眼中,“诗琳通公主是一个既聪明又勤奋的人”,“她甚至把我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了,她是一个很有心的公主。”诗琳通公主在其自传《我的留学生活》中把张振国教授她学习书法的点点滴滴、生活琐事也记录在册,对这个技艺高超、和蔼可亲的老师表达了崇敬和感谢。前不久,张振国在西班牙拉斯帕尔马斯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书法展和学术讲座。他对在国外开办孔子学院很认可,认为这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他觉得文化交流要打开民间交流的渠道,多种角度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

【泰国公主诗琳通简介】稿件来源于中国网

  诗琳通公主,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的次女,生于1955年4 月2 日。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7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朱拉隆功大学,获语言文学学士学位证书,和连续4年荣获全系考试第一的金质奖章。从1980年至今,先后师从中国大使馆选派的9位资深中文教师,研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学习使用汉语拼音、普通话和中文简体字,在泰国掀起“中国文化热”。

2009年4月8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泰国公主诗琳通。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诗琳通公主曾亲自把王蒙、方方等中国知名作家的文学作品翻译成泰文。她还翻译了100多首唐诗宋词,并从中选出几十首,出版了两本译诗集。为表彰她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的贡献,中国教育部为诗琳通公主颁发了“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

  泰国诗琳通公主的名字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但对她聪慧质朴、勤奋好学的秉性以及她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泰中友谊作出的贡献,人们也许了解得不多。

  诗琳通从小热爱学习。1958年,她年仅3岁就进入皇家吉拉达学校学习泰文和英文,在学校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每年考试成绩都给普密蓬国王和诗丽吉王后带来喜悦和宽慰。1968年,公主在小学毕业考试中取得全泰国第一的成绩。1973年,毕业于吉拉达学校高中部的诗琳通,与普通泰国人民的子女一样参加高考,以总分全国第四名的成绩考入泰国最高学府朱拉隆功大学语言文学系。她选修了泰文学、历史、巴利文、梵文等专业,1977年毕业考试中,她以平均3.98的分数获全系第一。毕业典礼上,普密蓬国王亲自为朱大毕业生颁发证书,公主从父王手中接过语言文学学士学位证书和连续4年获全系考试成绩第一的金质奖章。

  诗琳通公主此后并没有中断学业,1980年和1986年,她又以优异成绩先后获艺术大学东方文字考古学硕士、朱拉隆功大学巴利文和梵文专业硕士、诗纳卡琳大学教育发展专业博士。

  公主对语言文化有特殊的兴趣。在已精通英文、法文、高棉文、巴利文和梵文后,她于1980年打算开始学德文,并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诗丽吉王后喜欢音乐和语文,对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柬埔寨、越南等近邻国家的语言文化更感兴趣。王后建议诗琳通:“学中文吧,而且一定要学会。”

  从那时起直至今天,诗琳通先后师从9位中文教师,以其天资和超乎常人的勤奋,刻苦学习中文,进步很快。多年前的一件小事说明了她当时的中文造诣。1994年冬访问哈尔滨时,泰国译员把“冰雕彩灯”误译为“踩灯”,诗琳通立即纠正了他的译法,并向他耐心解释两个字的不同含义。

  学习研究中国语言文化,激发了诗琳通公主对中国的向往。1981年5月,她首次访问了中国,成为泰国王室成员访华第一人。20年来,她已14次到我国访问、考察、研修,对促进两国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奇葩绽放西班牙

书法奇葩绽放西班牙石榴之城  
(2010年11月13日)新华网马德里11月12日电(记者冯俊伟 报道员卜珊)为了在当地推广中国文化,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张振国教授来格拉纳达举办书法艺术展览和讲座。这是中国首次在格拉纳达举办书法艺术展览,令当地民众第一次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格拉纳达大学艺术系的展览大厅从4日开始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展示中心。大厅入口的展板上,用西班牙语标示了本次展览的主题——“振国的笔触”。进入大厅后,20幅作品立刻将人们带入非同凡响的书法艺术的世界。“四海之内皆兄弟”、“见贤思齐”等孔子语录凸显了箴言益行的厚重,“快日晴窗闲试墨,寒泉古鼎自煎茶”的楹联又带来了超然世外的飘逸,更有《红楼梦》中的诗篇展示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韵味。

  在4日进行的首次讲座中,张振国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做了清晰的梳理,详细说明了汉字从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等古文字经小篆、隶书发展至楷书、行书、草书的历史源流,此外,他还讲授了书法入门的一些基本常识,包括对“文房四宝”的介绍、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临帖”等练习书法的必要途径。

  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讲授中,展览大厅中座无虚席,许多没有座位的人站着听完了整个讲座。讲座结束后,张振国当场书写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行草条幅,又特意为格拉纳达大学艺术系题赠了“艺术家的摇篮”几个大字。书法家挥毫泼墨、落笔千钧的气度,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深深叹服于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随后的提问环节更让所有人都兴奋起来,大家争相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书法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有人问道:除了在宣纸上,书法艺术作品是否还可以表现在其他物品上?张振国随即拿出自己散步时收集的片片落叶,在上面题写了“秋曲”、“书法通神”等文字,并赠送给现场的来宾。见此情景,大家都簇拥上来,希望获得这样一件富有诗意的艺术品。

  此次展览将于26日结束。在此期间,张振国将专门为格大艺术系的学生授课,从技术角度对书法艺术进行深入的介绍。而格大孔子学院也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将中国书法艺术介绍给当地民众,激发他们对中国艺术的热情,使中国文化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张振国身为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同时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日本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及泰国留中书法文化协会名誉主席,曾在瑞士、德国、日本、泰国等地举办展览和传授书法,向当地民众推介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展示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誉满泰国

(信息来源:新华网曼谷记者凌朔)

  由泰国留学中国大学校友会和北京大学泰国校友会联合举办的迎春中国书画展21日在泰国首都曼谷南美中文书店拉开帷幕。书画展展出了泰国公主诗琳通的书法老师——中国书法家张振国的百余件书画作品。

      泰国留学中国大学校友会会长刘锦庭在开幕式上说,书法是中国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神韵和民族风格早已受到世界各国赞赏。此次举办中国书画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向泰国人民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为泰中两国友好关系通过文化艺术添加美的气息。

  书画展吸引了大批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泰国友人。长期致力于向中国留学生教授泰文的雅斋老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泰国人对中文感兴趣的程度已经超过其他外语。在这样的氛围中,让更多泰国人了解、认知、学习中国传统书法就更有意义。

  雅斋说,诗琳通公主留学北大时,曾拜张振国教授为书法老师。此后,她勤学苦练,如今已经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现在,泰国已经开设了多处书法院,近千名泰国人正在学习中国书法。

酷爱颜体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曲如其人、壶如其人……所有的一切艺术形式,都能够反映作者的精神内涵、文化修养与情感诉求。我爱临颜体,常能通过临摹他的书法揣摩他的心理活动与精神气节,他为人方正的处事风格都能从他的书法当中透露出来。当他的兄侄颜杲卿和季明父子遇难之后,他写下了着名的《祭侄文稿》,整篇文稿毫不考虑书法技巧,完全靠其积淀的书法功底,一泻而就。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出于愤怒、难以压抑的情感。这种艺术气息能够通过作品很好地表现,需要作者有一颗平静的心,在创作的时候超然物外,不为功、名、利、禄所扰。

紫砂与书法源于血脉

【稿件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原琳专访 】

       无论造型还是形制,无论情感还是境界,紫砂与书法有着天然而无法分割的紧密联系。侧、勒、弩、掠、磔与嘴、把、弯、流,体现的是一样的和谐与美。当紫砂遇到书法,不仅是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更为细腻的情感诉求,还有更熨帖的心灵安顿。

商报: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十六个字涵盖了大部分艺术表现形式,由此可见书法在艺术领域的地位及与各种艺术门类的密切联系。与此同时,紫砂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从始至终在与书法发生着难以分割的关联。在您看来,这两种艺术之间有什么样的相通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为什么它们之间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

张振国:正如这“十六字”所言,书法堪称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血液,文学、诗、词、雕刻、印章……各种艺术形式都无法与书法相剥离。紫砂也一样,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应该说从紫砂出现开始,就与书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有了文人参与,紫砂有了“文人壶”的概念,从明末清初至今,不断有文人参与紫砂的创作,或题诗、或题字,使紫砂的艺术情趣不断提升。而即使在文人没有参与之前,紫砂也与书法不无联系,因为再粗糙再简陋的一把紫砂壶,都会有自己的落款,而这落款无论是以作者名字还是以年号为准,都是以书法的形式体现。从这一点来讲,紫砂与书法有着天然的关联。无字的紫砂固然意味深长,但是配以恰当的书法、诗词可以更准确地刻画作品的意图。

商报: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人喜欢将自己的书法、诗词刻在紫砂壶这一介质上的行为?在实际的创作中,紫砂与书法应该如何搭配才能更加相得益彰?

张振国:从书写的介质来讲,书法可选择的余地非常之广。事实上我们知道,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再往后发展,又有了竹简、布、帛……再到后来,大家发现纸张更便于书写,于是一直沿用至今。但是,纸张便于书写并不表示其他的介质就不能体现书法的艺术之美,相反,运用其他的载体不仅可以丰富书法的表现形式,还可以体现更细腻的书法情感。我个人就曾经将书法写在了在北大的校园偶然拾得的树叶上,并将它带到了西班牙讲学,得到了“艺术之都”的学子的认可,正是因为这一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使得中国书法很容易被他人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至于文人为什么爱在紫砂上书写,我想与这本身是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关,而且,紫砂是一种雅致的艺术,同时也体现了“君子如玉”的温婉气质,而这种气质与文人相通,文人运用这种介质来书写,更容易传递自身的性格特点、人格主张,因此,很多文人都参与到紫砂创作中,推动了这一产业的发展。

商报:既然书法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情感诉求,紫砂也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境界,那么,书法与紫砂的搭配之间有学问吗?如何才能保证书法、紫砂这两种艺术形式达成统一诉求,而不会出现表达上的偏差?

张振国:首先,书法有字体不同,紫砂有器型差异。在字体的选择与器型的搭配方面,就需要创作者们多下工夫,细心琢磨。往具体了说,一般来讲,行书与楷书比较适合秀气沉静的器型、草书适合气度昂扬的器型、有金石味道的隶书、魏碑、小篆则比较适合方器。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特定的规则,还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考虑。其次,具体到书写的内容,则更为重要,不能随意而为。紫砂是一件让人宁心静气的艺术形式,大悲、大怒等过度激烈的情绪都不适合它,比如《祭侄文稿》和《满江红》,就不适合在紫砂上表现,它们应该以更为狂放厚重的艺术形式体现。

商报:紫砂的造型有嘴、把、弯、流的讲究,书法的结构有起、承、转、合的要求。从这方面来看,紫砂与书法是否有相通的艺术造型标准呢?

张振国:它们都应该有共同的主旨,那就是要讲究结构的和谐与美。中国的许多艺术形式都讲究结构协调,比如明式家具就与书法有相通之处。紫砂也一样,它的嘴、把、弯、流之间的各种关系,也要讲究和谐与美。可以说,紫砂的各个部分,正像是书法中的侧、勒、弩、掠、磔等。每个人的审美不同,每个人的书法呈现的也不同,每个人做的紫砂壶也不同。但是,无论有什么样的区别,都应该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看上去要令人舒服,愉悦心情。一把做坏了的壶,就像一个写坏了的字,可能其他地方都好,只是其中的点位置不对,或是壶嘴偏离了本来的位置,看上去都会别扭得很。正如王羲之所言,书法上,一点失所如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

商报:一个人的人文精神与情感诉求都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出来,紫砂与书法是如何体现作者精神层面的内涵的呢?想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又应该保持什么样的艺术心态呢?

张振国: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曲如其人、壶如其人……所有的一切艺术形式,都能够反映作者的精神内涵、文化修养与情感诉求。我爱临颜体,常能通过临摹他的书法揣摩他的心理活动与精神气节,他为人方正的处事风格都能从他的书法当中透露出来。当他的兄侄颜杲卿和季明父子遇难之后,他写下了着名的《祭侄文稿》,整篇文稿毫不考虑书法技巧,完全靠其积淀的书法功底,一泻而就。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出于愤怒、难以压抑的情感。紫砂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样能够反映作者的精神面貌,他所要弘扬的气节、表达的意境都能够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爱壶的人也同样可以通过欣赏作品,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味。这种艺术气息能够通过作品很好地表现,需要作者有一颗平静的心,在创作的时候超然物外,不为功、名、利、禄所扰。也就是说,只有用心去爱紫砂、爱书法,才能将一腔热情与之融为一体。

国家民委授予“圆梦大使”

在2013年4月26号“传递爱——56个民族一起圆梦大型公益行动”启动仪式上,国家民委领导向张振国教授授予“圆梦大使”称号。并在圆梦官网www.17ymor进行独家公示。【大使名单

回顶部